但杜甫的可贵就在于,你爱一个人,就会自带傻逼气质,无条件地相信对方。′1-3\3,t·x_t..?c/o.m′对他的缺陷,视而不见。
相信,就是爱的核心元素,就像当年《画皮》最激怒我的,不是陈坤意淫与周迅颠鸾倒凤,而是仅凭小三几句谗言,就让他一朝之间,信了相处多年的发妻不是人,是妖怪。
情感往往凌驾于道德判断之上。不爱一个人,便不再信他(她)了。
杜甫不安地等待有关李白的消息。得知李白被捕入狱,后来被判长期流放夜郎,竟然连续三夜,频繁地梦见李白。在梦里,二人终于重逢,却经历生离死别的苦痛。他像一个焦灼的妻,担忧丈夫的安危,陷入一种凄惶的情绪里,不能自拔。
而杜甫的妻,却在半夜,听自己的丈夫,叫着另一个男人的名字,看他披衣下床,记录有关另一个男人的梦境。
《梦李白二首》其一:
死别已吞声,生别常恻恻。江南瘴疠地,逐客无消息。故人入我梦,明我长相忆。恐非平生魂,路远不可测。魂来枫林青,魂返关塞黑。君今在罗网,何以有羽翼。·如!文+枉+ ~哽¢薪_最?筷_落月满屋梁,犹疑照颜色。水深波浪阔,无使蛟龙得。
《梦李白二首》其二:
浮云终日行,游子久不至。三夜频梦君,情亲见君意。告归常局促,苦道来不易。江湖多风波,舟楫恐失坠。出门搔白首,若负平生志。冠盖满京华,斯人独憔悴。孰云网恢恢,将老身反累。千秋万岁名,寂寞身后事。
这样两封字字泣血的情书,任何一位心理医生看了,也只会给出同样的诊断:单恋症末期。
哪怕以痴情著称的韩剧男二号,在杜甫的诗句面前,也尽显矫揉造作。
杜甫想到李白的遭遇,抑郁难解,写着写着,他生出愤慨,这是什么狗屁世界?偌大的长安,车水马龙,而我的李白,独自憔悴。这是什么狗屁时代?就不怕成为后世笑柄吗?
小道消息说,李白流放途中已经有些神经质,杜甫写了首《不见》:
不见李生久,佯狂真可哀。世人皆欲杀,吾意独怜才……
很久很久没有见到李白了,这世道,非要把他逼到装疯卖傻的地步吗?世人都说他该杀,只有我,怜惜他的才华!
此时的杜甫,已经不是苦闷,而是悲愤了!
反复读李白给杜甫的15首诗,我以为,最感人处,在于他的“无我”。¨三*8·墈?书_枉~ +埂+辛·嶵!哙?从头到尾,他写李白,担忧他、维护他、为他感伤,替他叫屈,却丝毫没有顾及到自己的处境。
其实,杜甫自己长期分明衰神附体。读他的诗、读研究他的专著,总让人感叹,即使上天为了制造一个被后世知识分子最为推崇的牛逼文人,多拨些倒霉配额给他,刺激他的痛感、激发他的情怀,也不必下手这么狠吧?
跟李白分别之后的二十几年,杜甫的人生,就像是一部长达百集的灾难苦情剧。在长安奋斗十年,只等来一个卑微职位,没干多久遭遇安史之乱,幼子被饿死,他被叛军抓去,一年之后才逃出来。投奔肃宗,补了个“拾遗”的官,没过多久被贬,又碰到饥荒,在陕西同谷县,差点饿死。逃难到成都,靠高适、裴冕、严武等好友以及十几位地方官员赞助,一样样要来家具、树种,经营到杜甫草堂,总算过了一点像样的日子,但失去靠山之后,离开四川,再次陷入饥寒交迫——逃难、挨饿、衣不蔽体、四处要求接济,夸张点说,想象非洲难民的宣传片,把里面的人物自行PS成黄种人即可。他自己如此颠沛流离衣食不继,还真诚地为李白操心,不是出自深切的爱情,又怎么能让人信服?
他感伤于“斯人独憔悴”,却浑然忘了自己经过多年磨难,更是形容枯槁、心力交瘁,从骨感版杜甫,早就变成了腊肉版杜甫。
他心痛于李白的“佯狂”,而忘了自己身患糖尿病、肺病、风湿、疟疾、风痹,在多种并发症中备受折磨。
他认为李白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,坦白说,李白杜甫仕途都不顺,如同罗宗强在《李杜论略》中的分析,两个人都缺乏政治智慧,迂阔幼稚、不切实际(《新唐书》说杜甫“好论天下大事,高而不切”),连谄媚权贵又抨击该权贵好大喜功穷兵黩武、刚巴结了某宰相等他一下台就大喊活该,指望继任者赏识自己这些小分裂和小猥琐,都很类似。但至少,李白是当朝最红的大诗人,他所获得的名誉上的成就感,经济上的赞助,情感上的崇拜,与他的才气相比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