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奇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比奇中文网 > 1934湘江:系统狂造军火 > 第103章 无线电波,联通的血脉

第103章 无线电波,联通的血脉

不想错过《1934湘江:系统狂造军火》更新?安装比奇中文网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

放弃立即下载

“开山斧”的怒吼震慑了日军的坦克集群,根据地军民欢欣鼓舞,但陆沉的心头却始终压着一块石头。*y_d¢d,x~s^w?./c_o?m.上次战斗,若非“开山斧”出其不意,且日军坦克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,战果绝不会如此辉煌。而战斗中暴露出的指挥协同问题,更是让他寝食难安。

“老赵,上次反击,二营那边得到命令晚了足足十分钟,差点让一股小鬼子从侧翼摸上来!”一次战后复盘会上,一营长拍着桌子,嗓门洪亮,“通讯员跑断了腿,电话线又被炮火炸断了七八回!这仗打得憋屈!”

赵钢也是一脸无奈:“没办法,咱们现在就这点家当。远了靠通讯员,近了靠吼,再好点就是那几条宝贝电话线,可金贵着呢,一断就抓瞎。”

陆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目光扫过众人焦灼的脸庞。他深知,随着根据地武装力量的壮大和控制区域的扩展,这种原始的通讯方式己经成了套在猛虎脖子上的绳索,严重制约了部队的机动性和协同作战能力。想象一下,如果各个炮兵阵地、突击部队、后方指挥部之间能够实现即时通讯,那战斗力将是何等的提升!

“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‘千里眼’和‘顺风耳’。”陆沉沉声道,“我决定,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,攻克无线电通讯技术!”

此言一出,会议室内先是一静,随即响起一片压低的议论声。无线电,那可是个顶顶洋气和精深的东西,根据地里,谁懂?

“陆厂长,这……怕是不容易吧?”老成持重的后勤部长有些担忧,“咱们连个像样的收音机都凑不齐几台,更别说自己造电台了。人才,材料,从哪儿来啊?”

陆沉的目光投向了系统界面。在【通讯与侦察技术】分支下,【基础无线电收发报机图纸】和【电子管(初级)制造工艺】两个图标正散发着淡淡的微光,只需要投入足够的工业点数就能解锁。之前因为点数紧张,一首未能顾及,现在看来,是非上马不可了。,精¢武.暁?税-蛧′ !首.发\

“人才,可以培养。材料,可以想办法。”陆沉的语气不容置疑,“我从兵工厂抽调几名对物理和电学有基础的年轻同志,再从部队里挑选一些脑子活络、对无线电感兴趣的战士,从零开始学!”

很快,一个由七八个年轻人组成的“无线电攻关小组”便在兵工厂一个偏僻的库房里挂牌成立了。领头的是个从白区投奔根据地不久的知识青年,叫林浩,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,说话细声细气,但一谈起物理电学,眼睛里就放光。其余成员,有的是高小毕业的红军战士,有的是兵工厂里心灵手巧的学徒。

他们的“实验室”,简首可以用家徒西壁来形容。几张破旧的桌子,几条长板凳,照明靠的是一盏摇曳的煤油灯。唯一的“高级设备”,是一台陆沉从系统商城里兑换出来的,仅供参考的【老式电子管收音机教学模型】和几本泛黄的《无线电入门》小册子。

“同志们,条件是艰苦了点,”陆沉看着这些略显稚嫩的面孔,心中百感交集,“但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。根据地的未来,很大程度上,就寄托在你们手中这些细小的铜丝和玻璃管上了。”

他将刚刚解锁的【基础无线电收发报机图纸】和【电子管(初级)制造工艺】资料交给林浩,郑重道:“这是我们起步的家底,吃透它,然后想办法把它变成现实!”

为了加快进度,陆沉毫不吝啬地将上次任务奖励的一万点工业点数中的五千点,投入到了系统自带的【虚拟实验室】中。在这个神奇的空间里,他可以和林浩等人一起,反复推演电子管的制造工艺,模拟各种电路的连接与测试,大大减少了现实中因材料匮乏和经验不足可能导致的浪费。

制造电子管是第一道难关。灯丝、阴极、栅极、屏极,每一个微小的部件都需要极高的精度和特殊的材料。根据地哪有这些?没有钨丝,就尝试用细铜丝、铁丝,甚至从废旧灯泡里小心翼翼拆下的灯丝替代;没有特种涂层材料,方晴的化学小组也加入了进来,尝试用根据地能找到的稀土矿物粉末调配涂料;玻璃管的吹制和封接,更是请来了根据地唯一一个会吹制药瓶的老师傅,对着图纸反复琢磨。¢0`0?暁\税\惘, ¢埂?辛~醉¨全?

电阻、电容这些基础元器件,同样是难题。没有碳膜电阻,他们就用铅笔芯磨粉,混合黏土,在小瓷管上涂布烧结,自己“画”电阻;没有云母电容,就用涂了蜡的纸张夹着锡箔片,一层层卷起来。每一个元器件的诞生,都凝聚着难以想象的汗水和智慧。

林浩带着几个年轻人,几乎是吃住在了那间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