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奇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比奇中文网 > [清穿]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 > 118 ? 118 家风

118 ? 118 家风

不想错过《[清穿]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》更新?安装比奇中文网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

放弃立即下载

118 118 家风

◎受教!这就是历经五世不倒的实力!◎

听了小黛玉和莫郁的话, 蒲老师的眼睛湿润了。

从四十岁离开家外出坐馆谋生开始,这么多年了,他一直都在东主家生活。

当时他是在西铺村刺史家坐馆, 包吃包住, 每个月给束修, 可以说是待遇优厚。

他也没有什么额外的花销,就是喜欢读书,写小说,但是在毕刺史家,笔墨和灯火钱都是免费的。

甚至一年还有两季的衣裳。

除此之外, 其他的花销基本上是没有的,故此坐馆所得的银钱也多少托人带了一些回家。

不过家里的确是没有怎么回去过了。

一来是他总觉得在毕家坐馆,十分受到尊敬,也能跟家主聊得来, 总重要的是待遇优厚,特别是给他提供笔墨灯火, 这种耗材要是他回家了自己负担肯定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
二来则是他有些“近乡情怯”。

毕竟他自幼在乡里都素有才名,考秀才也是考了头名,然后却在乡试这里频频翻车, 怎么着都有点儿丢人了。

他当然也就想着在外头一边儿工作一边儿继续覆习备考, 有种不高中举人坚决不回家的执拗。

一开始其实真的是要赌一口气来着。

但是后来,随着时间的推移, 他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。

科举考试的执着之心更多地变成了一个习惯——反正三年一次,到时间了就去考,能不能考中, 都没有什么关系, 主要就是习惯了。

毕竟都已经四十多年了嘛。

感觉这一辈子就是为了这一件事儿活着了。

哦, 不对,现在的话,还有了另外一个事儿,那就是写小说。

写他的《聊斋志异》。

这可是跟参加科举考试一样重要的事儿。

甚至近些年来,愈发重要了。

其实不管是准备科举考试还是写小说,甚至只是单纯地坐馆这一件事儿,都足够消耗人的注意力了。

加上,蒲老师对家人们的感情,多少也有点儿淡薄——不管是谁,一年到头儿总是不着家,也不会跟家人们培养出来更多的感情的。

要知道,蒲老师出门坐馆的时候,他的长孙都已经出生了。

真是时光荏苒,一去不回头。

一转眼,他就已经变成了耋耄之年的老人了。

那他的发妻刘氏夫人,也变成了老婆婆了。

都说“少年夫妻老来伴”,还别说,近来他的确是经常梦见老妻。

有时候是她年轻时候娇嫩的容颜,有些时候又是她中年干练利索的身影,但更多的时候,还是她同自己现在一样白发苍苍的模样。

是啊,他们都老了。

纵然年轻时候他热衷科举与写小说,冷落了妻子,但是老了之后,果然还是想念家庭的温暖了。

如今孩子们已经各自成了家,拖家带口的不太方便,果然还是把老妻接来团聚的好。

但是东家没开口,他也不好主动,没有想到今儿两个小东家来了,倒是主动说起了这件事儿,那就别提他有多感动了。

这么一来,连生病都觉得不算什么了。

蒲老师激动地连连道谢,甚至差点儿对着他们姐弟行大礼,小黛玉和莫郁赶忙都侧身回避,又叫了人来扶住蒲先生,张友士也从旁劝解,这才作罢。

於是这件事儿就怎么定了下来。

考虑到刘氏夫人也年过六旬,虽然听说身子骨儿还健康,但是毕竟年纪还是大了,若是单独过来,跟蒲老师两个人一对儿高龄人士,恐怕生活有些不便。

当然林家肯定是有足够能服侍他们俩的仆人的。

不过仆人们再贴心,肯定也是比不上亲生儿女的。

莫郁想到了这一点,小黛玉也同时想到了,两姐弟异口同声说了这个事儿,不免相视一笑。

蒲老师自然就更是感动不已,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说啥好,只能连连点头,各种胡乱应声。

倒是把小黛玉和莫郁都弄得有些不知如何是好。

好在张友士又站出来斡旋,这才算重新把老爷子的情绪给安抚了下来。

於是便就跟蒲老师商量,请他们家哪一房儿子护送刘氏夫人上京。

当然护送之后也要留在京中照顾两位老人的。

就住在林家府上,跟蒲老师一起,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