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奇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比奇中文网 > 1934湘江:系统狂造军火 > 第64章 根据地的困难与希望,人才的汇聚

第64章 根据地的困难与希望,人才的汇聚

不想错过《1934湘江:系统狂造军火》更新?安装比奇中文网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

放弃立即下载

里面是几十枚锈迹斑斑的铜钱和几件小铜器,“听说你们造枪炮打鬼子缺铜,这些玩意儿留着也没用,给你们!”

陆沉接过布袋,只觉得沉甸甸的。这不仅仅是金属,更是人民群众沉甸甸的期望。

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,陆沉深知,完全照搬系统图纸包里的“中级兵工厂”是不现实的。他决定,继续发扬长征路上的优良传统——“土法上马”与系统技术相结合。先利用现有条件,恢复和扩大手榴弹、复装子弹、简易炸药等基础产品的生产能力,同时,逐步攻关系统图纸中的关键技术。

几天后,第一批通过系统指引找到的人才,陆续来到了官道岭。

梁寻南,一个五十出头,身材魁梧,满手老茧的汉子,一到兵工厂,看到那些简陋的设备和陆沉拿出的几张高炉草图,眼睛就亮了:“陆厂长,这图纸上的炉子,要是材料跟得上,俺有把握砌出来!咱这官道岭附近,有几种耐火的黏土,俺年轻时候试过!”

沈鸿,戴着一副破旧的圆框眼镜,文质彬彬,但眉宇间自有一股书卷气。当他看到陆沉秘密拿出的几页关于硝化甘油和TNT的化学公式片段时,镜片后的双眼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:“陆厂长,这些…这些公式非常精妙!如果能有基础的实验设备和原料,我可以尝试进行小规模的合成试验。”

周巧则像一块海绵,迅速吸收着兵工厂里的一切。她跟着老工人学习辨认零件,帮着陆沉整理从系统图纸中简化出来的施工草图,心灵手巧,一点就透。

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,让死气沉沉的兵工厂筹备处,一下子充满了活力。虽然依旧是窑洞当厂房,石头当板凳,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昂扬的斗志。

解决了部分人才问题,最大的瓶颈依然是原材料。陕北的贫瘠,是刻在骨子里的。没有矿产,一切都是空中楼阁。

陆沉将目光投向了系统奖励的另一件物品——【稀有矿产探测器(一次性)】。

“是时候动用它了。”陆沉找到002,汇报了兵工厂的初步规划和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。

002听完,眉头也拧成了疙瘩:“陕北这地方,确实是穷啊!我们发动群众找过,也派过一些懂行的同志去山里转过,收获都不大。你说的这个探测器,真有那么神?”

陆沉:“002,这是我们兵工厂压箱底的宝贝,具体原理我解释不清,但根据以往的经验,应该会有效果。我想,以官道岭为中心,对周边一百平方公里进行一次探测。”

002沉吟片刻:“一百平方公里,范围不小。这样,我派一个警卫排跟着你们,再派几个熟悉地形的老乡当向导。安全第一,一旦有发现,立即汇报!”

“是!”

第二天一早,陆沉带着一支由兵工厂技术骨干、警卫战士和老乡组成的精干小队,携带着那只外形奇特的探测器,向着官道岭周边的群山深处进发。

探测器像一个加装了许多复杂仪表的罗盘,陆沉按照说明书,小心翼翼地启动了它。指针开始缓慢转动,屏幕上闪烁着微弱的光点。

队伍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。陕北的初冬,寒风刺骨。队员们的心,却随着探测器上那跳动的光点,忽上忽下。

一连两天,探测器都没有太大的反应,只是偶尔在某些区域,指针会轻微偏转,显示有一些零星的、不成规模的矿产信号。陆沉的心,也一点点往下沉。难道,这被寄予厚望的探测器,在这贫瘠的黄土地上,也要失灵?

就在第三天下午,当勘探队进入一片人迹罕至的深沟时,一首沉寂的探测器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“滴滴”声!屏幕上的光点瞬间汇聚,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烈红光!

“有反应了!强烈的信号!”负责操作探测器的技工失声喊道。

陆沉一个箭步冲过去,只见探测器的指针死死地指向沟壑深处的一面巨大石壁,屏幕上,代表铁、煤的指示灯同时亮起了刺眼的红芒!

所有人的呼吸,在这一刻都仿佛停止了。

这强烈的信号,究竟意味着什么?是蕴藏着希望的宝藏,还是……某种未知的危险?陆沉的心,猛地提到了嗓子眼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