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乎颗颗都能炸,威力还大了!”
鲁工只是淡淡一笑:“材料和工艺改进了而己。如果能有更好的钢材和更精密的机床,我们还能做得更好。”
赵刚多次来到兵工厂视察,亲眼目睹了这些喜人的变化。他对周淮安的“手段”和“眼光”愈发钦佩,同时也对鲁工这位神秘的技术专家更加敬重。兵工厂的产出,实实在在地增强了独立团的底气。
然而,那份深藏心底的疑虑,却并未因此完全消散。周淮安在资源调配上的那种超乎寻常的“精准”和“前瞻性”,以及鲁工身上那种与根据地环境格格不入的纯粹“技术范”,都像一根细小的刺,时不时地触动着赵刚敏感的神经。他隐隐觉得,周淮安身上,似乎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。但他选择暂时将这份疑虑压在心底,眼下,共同抵御日军的扫荡才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。
山雨欲来风满楼。晋西北的天空,仿佛也因大战的临近而显得格外压抑。
周淮安利用战前最后的时间,再次清点了一下系统内的储备。除了之前购买的武器弹药和医疗物资,他还特意储备了相当数量的银元,以备不时之需。战争是最大的消耗机器,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
李云龙则摩拳擦掌,几次三番找到周淮安和赵刚请战。
“老周,老赵,这次小鬼子要是敢来,头一阵,必须让我们一营上!”李云龙拍着胸脯,唾沫星子横飞,“老子要亲自带队,给狗日的一个下马威!让他们知道知道,马王爷到底有几只眼!”
周淮安看着斗志昂扬的李云龙,心中也涌起一股豪情。他摊开一张简易的军事地图,上面用红蓝铅笔标记着一些符号。这些符号,部分来自于旅部的通报,部分则来自于系统提供的关于日军兵力集结、可能的进攻方向等零散情报。
“老李,别急。”周淮安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,“根据目前的情报,鬼子这次很可能会采取分进合击、多路围攻的战术。我们的任务,不仅仅是打退一路敌人,更要配合整个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,牵制、消耗、迟滞敌人,为其他兄弟部队和机关转移争取时间。”
他开始根据掌握的情报,结合独立团的实际情况,与赵刚、李云龙一起,初步制定反扫荡的作战预案。重点防御方向、预设伏击阵地、后备梯队的配置、以及与友邻部队的协同,都在紧张地筹划之中。
兵工厂的技术提升初见成效,部队的备战工作有条不紊,周淮安的系统储备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。面对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,独立团上下虽然紧张,却也多了一分从容和底气。
夜空中,几颗流星划过,转瞬即逝。
晋西北的山野,一片沉寂,仿佛在积蓄着雷霆万钧的力量。
日军大规模扫荡的脚步,己经清晰可闻。一场空前残酷的大战,即将在晋西北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打响。周淮安和他那些“神秘”的底牌,能否在血与火的考验中,为独立团,为根据地,杀出一条生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