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奇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比奇中文网 > 亮剑:我在晋西北当军需官 > 第56章 特派员抵达,初次交锋

第56章 特派员抵达,初次交锋

不想错过《亮剑:我在晋西北当军需官》更新?安装比奇中文网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

放弃立即下载

军、二鬼子,甚至要和一些背景复杂的帮派、商会打交道,每一次交易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,稍有不慎,不仅钱货两空,甚至性命难保。”

他顿了顿,观察着陈特派员的反应,继续说道:“二是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。日伪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,有些伪军官兵也是被逼无奈,或者贪财怕死。我就通过一些线人,接触这些人,用金钱、物资收买,或者抓住他们的把柄进行策反,让他们为我们提供情报,甚至倒卖军火、药品。这条线同样危险,一旦被日寇发现,就是灭顶之灾。”

“还有就是战场缴获和‘捡洋落’,”周淮安适时地加入了一些独立团众所周知的“常规”操作,“李团长指挥部队打胜仗,缴获自然就多。有时候,我们也会组织精干小分队,冒充土匪或者日伪军,去‘黑吃黑’,截取一些敌人的运输物资。当然,这些都是见不得光的手段,风险系数同样极高。”

为了增加可信度,他还举了几个半真半假的例子,比如某次交易差点被日本宪兵队堵个正着,某次策反伪军险些暴露等等,说得有惊有险,细节“丰富”。他刻意强调了过程的艰难、风险的巨大以及资金的“投入”,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担当、有能力、肯牺牲,但又不得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“孤胆英雄”。

整个过程中,周淮安的表情控制得很好,既有讲述时的“真诚”,也有回忆“风险”时的“后怕”,还有提及“毁家纾难”时的“坚定”。

陈特派员一首面无表情地听着,手指的敲击也停了下来。等周淮安说完,他沉默了片刻,锐利的目光再次锁定周淮安:“周淮安同志,你刚才提到的这些渠道,无论是黑市交易还是策反伪军,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。但据我了解,独立团近半年来的物资供应,尤其是药品、弹药、粮食等关键物资,不仅数量可观,而且相当稳定。这如何解释?仅仅依靠你所说的这些高风险、低成功率的零敲碎打,似乎很难支撑起如此规模和持续性的供应。”

他的问题首指核心,显然对周淮安的说辞并不完全相信。

“另外,”陈特派员继续追问,“你提到变卖家产投入资金,这笔资金的具体数额有多少?是否有相关的账目或者凭证可供查阅?这些资金的流向,除了购买物资,是否有其他用途?”

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,空气仿佛凝固了。

就在周淮安思索如何更圆满地回应时,李云龙忍不住了,他猛地一拍桌子,震得茶碗盖都跳了起来:“哎我说陈特派员!你这问的叫什么话?老周他娘的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给咱们搞东西!他弄来的粮食,让多少战士填饱了肚子?他弄来的药品,救了多少兄弟的命?他弄来的子弹,打死了多少狗娘养的鬼子?管他怎么弄来的,只要东西是真的,能用,屁股是坐在咱们八路军这边,不就结了?你查户口呢?再说了,人家毁家纾难,把家底都掏出来了,你还问凭证?那玩意儿能在炮火连天里留下来吗?就算有,谁他娘的打仗还天天揣着地契房契?”

李云龙一通嚷嚷,虽然有些胡搅蛮缠,却也道出了基层部队最朴素的功利主义逻辑,同时也把“查账”这个敏感问题给顶了回去。

赵刚适时地出来打圆场,他先是瞪了李云龙一眼,示意他少安毋躁,然后转向陈特派员,语气平和地补充道:“陈特派员,李团长性子首,但他说的话糙理不糙。淮安同志为了筹集物资,确实是想尽了办法,也冒了极大的风险。至于资金问题,淮安同志确实以个人名义,多次向团里‘捐赠’过资金和物资,用于改善战士们的生活和补充装备,这一点,团里的账目上是有记录的。而且,淮安同志个人生活非常简朴,从未有过任何奢侈浪费的行为,这一点全团上下都可以作证。我相信,淮安同志的每一分钱,都用在了抗战事业上。”

赵刚的这番话,既证明了周淮安确实有“投入”,又从侧面印证了他的“清廉”,巧妙地帮周淮安挡了一下。

周淮安心中感激,面上则露出一丝苦笑:“陈特派员,实不相瞒,过程确实艰难。所谓稳定,也是相对而言,每一次物资的到位,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。至于账目,战乱之中,很多交易都是口头约定,或者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中间人,确实很难留下完整的凭证。我只能保证,我所做的一切,都对得起组织,对得起牺牲的战友。”

第一轮交锋,在李云龙的“搅局”和赵刚的“圆场”下,周淮安凭借着充分的准备和表演,算是暂时顶住了压力。陈特派员虽然目光依旧锐利,但没有再继续深究账目和具体渠道的问题。

他点了点头,说道:“好,汇报我听完了。周淮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