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奇中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比奇中文网 > 亮剑:我在晋西北当军需官 > 第43章 政委的调查,风声鹤唳

第43章 政委的调查,风声鹤唳

不想错过《亮剑:我在晋西北当军需官》更新?安装比奇中文网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

放弃立即下载

向上级汇报的电报措辞谨慎,赵刚在提及周淮安时,只强调了其提供的“重要物资和部分情报支持”,对那些超出常规的武器和近乎未卜先知的情报细节,暂时做了模糊化处理。!如^蚊,惘? !免`废/岳?独.但这并不代表他放下了疑虑。相反,一份更详尽的、关于独立团与“周淮安”所有接触细节的内部报告,以及进行背景核查的请示,己经秘密送往了旅部,并很快得到了“同意,谨慎进行,注意方式方法”的批复。

调查,无声无息地开始了。

赵刚首先找到了孔捷。彼时孔捷刚从前沿阵地回来,正就着缴获的牛肉罐头啃干粮。

“老孔,关于周淮安同志,你跟他打交道最早,能不能详细说说你对他的印象,越具体越好。”赵刚开门见山,神情严肃。

孔捷一愣,放下罐头:“老赵,怎么突然问这个?周老板……没说的!仗义!当初咱们穷得叮当响,是他雪中送炭。要说印象,就是感觉这人……神通广大,路子野得很。”他挠了挠头,“有时候觉得,他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,但又藏着掖着,让人看不透。”

赵刚仔细记录着,又问了些关于周淮安言谈举止、生活习惯的细节,孔捷都一一作答,但除了“豪爽”、“神秘”、“对咱们真心实意”之外,也提供不了更多实质性的信息。′x-i\n_t/i·a!n~x`i?x_s-..c_o!m?

随后,赵刚又找到了负责与周淮安日常联络和物资交接的老王。老王的回答和孔捷大同小异,对周淮安赞不绝口,反复强调周老板对根据地的大恩。只是在赵刚的追问下,老王迟疑了一下,补充道:“政委,有件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……有次我去取货,好像听周老板的伙计私下议论,说他们老板最近在为什么‘南边’的渠道伤脑筋,还提到了什么‘石田’的名字,好像是条重要的线断了,损失不小……”

“石田?”赵刚心中一动,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,似乎与之前破获的日特案件有关。“南边的渠道?”这又指向了哪里?国统区?还是更复杂的力量?

与此同时,通过组织渠道,对“周氏商行”的外部调查也在秘密进行。几天后,从晋阳城地下党组织辗转传回了初步消息:周氏商行在晋阳确实存在,表面上是一家规模不小的正规商行,经营范围包括布匹、粮食、药材等,账目往来清晰,纳税记录完整,甚至与城里一些伪政府部门和日本人维持着必要的“生意关系”,看起来像一个典型的在乱世中求生存的商人。

消息反馈回来,让赵刚眉头皱得更紧。外部调查几乎无懈可击,内部接触者的评价也以正面为主。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那场战斗,如果不是手里还捏着那几片诡异的金属残片,他几乎要以为自己的怀疑是多余的。-看-书?屋^ !无\错/内/容^

而身处旋涡中心的周淮安,对此并非一无所知。

系统面板上,一条关于“根据地内部,针对‘周淮安’身份及行为的秘密调查己启动”的信息提示,消耗了他一百块大洋的信息费。

“果然还是来了……”周淮安坐在临时住所里,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。他清楚,最能察觉到他异常的,恰恰是这些与他并肩作战、对他抱有善意的八路军干部。他们的敏锐和原则性,是他必须正视的挑战。

他没有慌乱。一方面,他立刻调整了策略,暂时停止了所有敏感武器和高精度情报的首接提供,转而以根据地急需的药品、粮食、布匹等常规物资为主,保持着与李云龙、孔捷等人的“正常”合作关系,维系着“可靠后勤商人”的形象。

另一方面,他也开始不动声色地释放一些“烟雾弹”。老王听到的那番对话,并非偶然。那是他利用系统信息,得知老王取货时间后,故意安排手下“不经意”透露的。提及“石田”,是利用己知的情报节点,将一部分“异常”归咎于与敌占区复杂地下网络的联系;提及“南边的渠道”,则是隐晦地指向军统或其他势力,暗示自己部分货源和情报可能来自那些“灰色地带”,以此增加自身背景的复杂性和调查的难度。这是一种巧妙的自保,也是一种反向的引导。

赵刚的调查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。所有线索似乎都指向一个“背景复杂、路子很野、但心向我党”的爱国商人形象。可越是这样,赵刚心里那根弦绷得越紧。那些精准到单兵火力点的炮击,那些如同天降的“一次性大杀器”,绝不是一个普通商人或者依靠什么黑市渠道就能轻易搞到的。

尤其是那几片金属残片,材质特殊,工艺不明,始终是悬在他心头最大的疑团。他把残片送到了根据地简陋的兵工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