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贾环横扫漠北的时候,陈德济率领的北征军主力坚守不出。
皇城司关于北征军主力的战报,不是哪座村庄被血洗,就是哪座城池遭攻击。都是些不痛不痒的情报。唯独贾环的名字响彻了整个大魏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关于贾环的八百里加急捷报,就有十五份。斩杀的契丹军队,有六七万之多!这还没算上契丹普通人。贾环根本不屑于杀良冒功,就他现在所立的战功,在大魏朝已经是滔天大功了。当一道道捷报传回京城的时候,满朝文武没人相信这是真的。甚至一些言官扬言要弹劾贾环,说他虚报战功。然而当皇城司将几十万头牛羊,还有数万契丹士卒头颅送到京城,被京城百姓围观的时候,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了。文武百官无不暗自想道,难道我大魏朝真的出了一位冠军侯?看贾环这节奏,是要封狼居胥啊!别说那些武将,就算是文官都忍不住嫉妒起来。“哈哈哈!”“好,太好了!”东宫大殿内,当今皇帝魏仁拿着这十五份捷报,兴奋的连连叫好。旁边的太监总管李孚也跟着高兴。李孚还是魏仁当亲王的时候就跟随他,陪伴魏仁几十年,是他的绝对心腹。现在李孚掌管大内,掌管皇城司,权势熏天。但他知道自己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。皇帝高兴他自然跟着开心。“朕没想到这个贾环能创下这等滔天战功!”“据顾千帆的情报,其实他斩杀的契丹人早就超过十万了,他只是没将那些老幼妇孺列入战功而已。”“哪像那些勋贵武将,偶尔杀几个契丹人,就可以将自己的战功吹上天去。”皇帝魏仁一边夸奖贾环,一边数落着那些勋贵。不过他说的是事实。现在的勋贵子弟没几个可用之人,大多靠着先辈的荫德在朝堂上混日子。能上战场带兵打仗的就更少了。陈德济勉强算一个,所以这次让他担任北征军主帅。可是他稳健有余,魄力不足。相比之下,贾环就不同了。以数千兵马深入漠北,不仅在绝境面前闯出一条生路,还立下如此战功。实在是意外之喜!眼看契丹使臣就要到了,如今贾环犹如一根钉子,狠狠的扎在契丹的体内,让大魏在议和谈判中稳居上风。“陛下,据皇城司密报,北征军主帅陈德济与几位副帅,大将军商量决定,大军要主动出击了。”李孚轻声禀报道。魏仁点点头,他对陈德济等人的决定表示理解。毕竟任谁看到贾环立下如此滔天战功都会眼红的。在陈德济他们看来现在的契丹战力已不比当年,甚至是很孱弱,北征军足以与之一决雌雄。若是出击获胜,还能将身上的爵位在提升一下。想到这,魏仁心中又变得不快了。此次北征军是他组建的,可是领兵将领,几乎都是太上皇的人。 严格来说满朝勋贵武将九成以上都是太上皇的人,他也无人可用。就在上朝前,太上皇找了他,让他同意陈德济等主动出击契丹,将进犯的二十万契丹铁骑击退。因为贾环带兵深入契丹腹地,契丹已经分兵十万回漠北围剿贾环了。陈德济他们面对的只有十万契丹大军。迫于太上皇的压力,魏仁同意了这个提议,最终下令十万征北大军主动出击,攻打契丹大军。远在漠北的贾环也从顾千帆的情报中得到了这个消息。“征北军居然要主动出击?”贾环听到这个消息脸色大变。别人不知道,他可在北征军中待了几个月。他太清楚北征军那些将领大部分都是碌碌无为之辈,还有一部分是来镀金的勋贵二代。至于士兵,都是从各地强征的农民,甚至还有吃空饷的。严格来说,十万征北军,能有个七八万人就不错了。仅仅训练了三个月,没有一次血战经历,居然主动出击彪悍的契丹铁骑,这不是找死吗?顾千帆的情报中告诉他,皇帝也不想出击,考虑到了这支北征军都是新兵,训练不足。但迫于太上皇的压力,以及朝中大臣的推波助澜,这件事已成定论。“希望陈德济能够打好这一仗吧!”贾环心中暗道,可是终究放心不下,于是下令大军驻扎观察一番。毕竟若是征北军战败的话,自己继续留在漠北没有大魏军队牵制,还是很危险的。真的应验了一句古话:担心什么来什么。五日后,海东青带来了急报。“十万北征军,五万边军,共计十五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