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我要照顾他们。’努丹千户答应了,就把那些病人和一些食物交给了碧秀拉巴。”
“碧秀拉巴一家和那十几个麻风病人一起生活了十二年,直到病人们陆续死掉。当最后一个麻风病人被碧秀拉巴背到天葬台之后,老迈的努丹千户把庄园的三分之一领土送给了碧秀拉巴。他说:‘我已经看出来了,你是佛菩萨降临,我要供养你,请你为我祈祷,让我下一辈子还能成为努丹庄园的主人。’碧秀拉巴用气息不畅的嘶哑的声音说:‘我不是
佛菩萨降临,但我可以为你祈祷。’然后接受了这些领土,并把它称为孤儿庄园。因为这时候,碧秀拉巴一家已经收养了一大群来自西藏各地的孤儿。这就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个孤儿院。”
“碧秀拉巴认为,西藏的佛教注重平和寡欲的心灵营造,启示人们从烦恼中解脱,从痛苦里超越,这是成功的。但作为一个佛教政权,只提倡安时顺处,忍耐贫贱,不着力去解决民生疾苦,改变社会贫困现状,让许多人挣扎在温饱线以下,这是失败的,是佛门的失败。碧秀拉巴在有了自己的领土以后,立刻把它划成小块,分给了那些孤儿,又招来一些成年乞丐,指导孤儿耕作。这事儿发生在三百年前,大概是西藏乃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‘分田到户’。但结果并不好,孤儿之间、乞丐之间很快就开始拉帮结派,然后就是侵占别人田土。碧秀拉巴只好把分下去的土地收回来,再行分配。后来又出现了弃田罢耕,有些人天生懒惰,撂下田地不种,宁愿去过受人白眼的乞丐生活。碧秀拉巴就把丢弃的土地租给愿意种田的人,然后收租子施舍乞丐。”
“但不管怎么说,孤儿庄园毕竟是一个人人有饭吃、有衣穿的地方。勤快的人除了种地,还可以养牛养羊。很多人把用粮食和牛羊换来的金子和银子交给碧秀拉巴,他们说:‘把这些金子银子攒起来吧,孤儿庄园应该有一座寺庙。’碧秀拉巴就用木头制作了两个扑满,一个攒金子,一个攒银子。还没攒够,灾年就来了。碧秀拉巴砸开两个扑满,取出金子和银子,从别的庄园换来粮食,施舍给远远近近冲他而来的饥民。金子银子就这样没有了,寺庙没有建成,接着又是牛瘟,孤儿庄园的牛羊全死了。几乎所有人都怪罪碧秀拉巴:是你花掉了建造寺院的金银,是你让我们失去了佛寺佛僧的保护。这样的怪罪伴随着灾难的加重:有了死于牛瘟的人,一连几天,天天都有。一个呼声从黑暗的人心里悄悄跑了出来:谢罪,谢罪,谁得罪了神佛,谁就应该以身谢罪。”
“有一天,几个忘恩负义的恶人从田野里抓住碧秀拉巴,扒光他的衣服,绑起来,投进了他们早已准备好的蝎子坑。几千只黑蝎子在洞里爬来爬去,爬满了碧秀拉巴裸露的肌肤。两天后,碧秀拉巴的家人找到他时,看到他身上疙瘩摞疙瘩,蝎毒摧残得他已经奄奄一息。几个恶人害怕受到碧秀拉巴的惩罚,丢下妻儿逃离了孤儿庄园。碧秀拉巴身体恢复后,亲自去寻找他们,用他们熟悉的嘶哑细小的声音断断续续说:‘世上没有把恩人往蝎子坑里扔的黑心人,我是不小心掉进去的。’那些恶人后来都变成了知恩图报的好人。”
“在西藏,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,都喜欢把钱物捐给寺庙,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灾祸,积累功德。所以不管富地方穷地方、大庄园小庄园,寺庙都修得富丽堂皇。唯独碧秀拉巴对修建寺庙心不在焉,是他对佛不虔诚吗?肯定不是,他天天都对着雅拉香波神山磕头膜拜,告诉别人:‘佛就在山上,它赐给我们林木和雪水,赐给我们太阳和四季的变化,赐给我们庄稼和富足的日子,佛就在山上。’碧秀拉巴把自然和神佛搞到了一起,拜山就拜佛,自然就没有必要修建寺庙,另立山头了。”
“碧秀拉巴的家庭人丁非常兴旺,有七个女儿,四个儿子,而且都是一个老婆生的,说明碧秀拉巴的老婆是个生育能力很强的人。关于这个女人,传说的很少,我们只知道碧秀拉巴是为她而死的,她长寿,死在碧秀拉巴后头。那时候,碧秀拉巴已经六十四岁了,六十四岁的老人还保持着为他老婆去山里采花的习惯。以往他每年夏天去三次,这一年去了四次。第四次是不该去的,去了就出事。有一种杜鹃科的欺冰花开在雪线崖壁上,黄灿灿的十分好看,开了以后才能采,采回来一个月不败。碧秀拉巴就是冲它而去的。它在那一年开得格外娇媚,也格外稀少,碧秀拉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朵,兴奋得攀援而上。崖壁用疏松的岩石推开了他,他陨落而下,摔死在一百多米深的山渊里。碧秀拉巴天不怕地不怕,多少次出生入死,完全是一个大男人伟丈夫的形象,最后却死在采花上,一朵欺冰花用它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