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山容易上山难,负重上山更难。
往上走了一个小时后,周桐被她爹放到了驴背上,闺女再可爱,也扛不动了。
“以后躲进山里的人会越来越多,牛背山这遭打完地主,村民可能会安生一段时间。”
周顺丰跟周久安说山下的情况。
“伪军以后要是还来这边乡里来嚯嚯,估计乡亲们也会往山里跑。现在村里值钱的也就剩下人命。”
到时候山里的人就更多了,人多意味着变数也多。
“现在山里一共51人,加上您,52人。”
“昨天下午,我跟着他们去打猎,看着山里的猎物数量不少,其他的可食用植被也多。”
“这群山范围这么广,再来个几十,上百人还是能生存的。”
周顺丰两手揣着袖子,压低声音。
“五少爷,这山里啊,看似没人,其实到处都是人.......”
“顺子叔,你是说那个?”
“嗯,这几年我大部分时间在磨坊里守着,其他时间基本上就是在帮大少爷各个山沟里送物资。”
“山里的人,并不比山外少。”
“阿源哥也在这边?”周久安脑子灵光一闪,想到了这个可能。
阿源是周顺丰的亲儿子,十年前从周家离开后不知所踪。
几年前,顺子叔就自请来这边守水磨坊,当时周老爷子是不愿意的,水磨坊谁都可以守啊。
当时顺子叔是周府的大管家,周府仅剩的几个盈利的铺子就是顺子叔负责管理的。
果不其然,没有顺子叔的铺子没过几个月就经营不下去了。
“唉,孩子大了,翅膀硬了,管不住他。帮大少爷送物资时,偶然碰到的阿源他们。”
“阿源哥,挺好的吧?”
“瘦了,比在家里的时候廋多了,但是精神头不错,在山里拉了一支十几人的小队伍打鬼子......”
周桐听到空间外两人的谈话,回想了一下上辈子的初中历史,同时段平行时空历史进程参考一下。
阿源叔他们大概是在在山里打游击,这边既然有队伍,那极有可能优先发展成根据地。
读过这段历史的都知道,胜利最终掌握在人民手中,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早日当家做主,要周桐他们这些人也可以少受几年苦啊。
想到这些,周桐觉得她这辈子,光明了许多,现阶段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,长大后,刚好赶上建设祖国,当接班人。
“桐宝?桐宝,这傻闺女,做梦还在笑。”周久安看见驴背上趴着的闺女,睡着了还裂开嘴笑,也跟着一起笑起来了。
孩子就是他最后的希望,自从进山后,桐宝话的少了,他一直都不放心。
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,周桐并没有睡着,只是在脑补光明的未来。
空间还有好几块空地,种满都满上,但是粮食种子暂时没有。
红薯地里的红薯藤长长了,刚好可以扦插。
种地只是周桐的爱好,所以她仅有的播种知识来自某音。
网上说把土地拢成长沟,红薯藤留长段,平栽,产量会高些。
目前的红薯藤只够两块地,先种上。
土地没有办法,扦插种植,只能等这波收成后,再种植。
空间的池塘还空着,池塘里的水,不知道有没有其他功效。
周桐还是想在池塘里种莲藕,莲藕食用价值最高,荷叶有药用,也可以做菜。
莲子,藕带,莲藕可以食用,甚至是荷叶的杆杆都可以抽丝。
池塘养鱼还是再想一想,山上的鱼种都不大,而且,做鱼也麻烦。
最主要的是周桐吃小鱼,老是被鱼刺卡住,喝汤都被卡了好几次。
对鱼都有心里阴影了。
鱼塘需要再规划,最好是养一些产出高的食物。
“谁在哪里!”
周久安突然大喊一声。
“五少爷,怎么了?”
“刚在那边的草堆动了一下。没看清楚是人还是动物。”
“少爷,拿着这个。”周顺丰从怀里掏出来一个王八盒子递给周久安。
他自已从里衣的后腰出又掏出来一把袖珍型的。
“少爷先走,我断后”。周顺丰推了一把周久安,往刚才有动静的地方去了。
周久安把驴背上的周桐捞下来抱在怀里,往前走去。
那边有块很大的石头,地理位置很高,可以暂时躲一下。
十分钟后,周顺丰回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