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口气不是“死要面子”
人争一口气,佛争一炷香。“面子”这个东西,人人都爱。因为,它总是与一个人的人格、自尊、荣誉、威信、影响、体面等联系在一起。
因此,当一个人的面子受到损害时,他就会下不来台,就会生气。
王芳曾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职员,她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,无论是工作能力,还是业务水平,都处在单位的一流水准,上司对她的能力也是充分肯定的。王芳的热情大方、率真自然,是比较受人欢迎的。但是,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。王芳的率直和不加掩饰,过于情绪化,也伤了很多人不论对谁,只要她看见不对的地方,就不加保留地指出来,一点也不给人面子。
后来,单位提拔了一个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和业绩都不如她的女同事。王芳很生气,她义愤填膺地跑到上司的办公室去“质问”,并义正词严地与上司“理论”起来。虽然上司那儿早已准备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,还是被王芳搞得非常狼狈。从那以后,上司对她的态度就有了转变,时常给她穿“小鞋”。王芳的情绪受到影响,还因此倍受冷落,同事也不敢轻易同她说话了。王芳很难受,又气又急又窝火,自己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工作干了一大堆,上司安排的工作也能高标准地完成,可总是费力不讨好。
积极处世就要懂得保留他人的面子!然而,很多人却很少会考虑这个问题。他们常常我行我素,甚至喜欢摆架子,在众人面前指责同事,对上司也不客气,而没有考虑到是否伤了他们的自尊心。
人人都有自尊和虚荣心,乞丐都不受嗟来之食,更何况是地位比自己高的上司?纵使上司犯错,而王芳是对的,但如果不注意表达方式就会伤了领导的面子,自己吃力不讨好也就必然了。
一个人一旦被羞辱伤及了“面子”,那真比“杀了他”还让他难受。有时,一个人一旦丢了面子,什么事都会做得出来。
沈某因为与上司合不来准备换工作,心情不太好,晚上就和几个朋友在外面喝酒,一直喝到凌晨,喝了两瓶白酒和10多瓶啤酒,醉得迷迷糊糊。随后,朋友代某和曹某驾驶摩托车送沈某回宿舍楼,送到后准备回去休息。
公司宿舍区有规定,外人进出必须登记。当夜,保安钟某正好值夜班,见凌晨时分还有人驾车出入,就拦住代某和曹某的车,要求登记一下。代某和曹某说,他们已经送走了朋友,正要回去了,嫌麻烦不愿意登记。这样,一来二去双方僵持不下便吵了起来。
这时,刚上了宿舍楼的沈某听到争吵的声音,便下来询问情况。了解之后,便要求钟某放行,但遭到拒绝。沈某顿时脸色大变,怒火上升,觉得钟某故意不给他面子,便对钟某动起手来。见此情况,沈某的朋友代某和曹某也上前助阵。
面对3名醉汉,钟某招架不住,拿起电话向其他保安求援。沈某等人更加恼火,冲上去打落了钟某手中的电话,紧接着对他大打出手。钟某逃到门卫里屋躲了起来,沈某追了进去,顺手拿起屋内的一根铁棍,朝钟某头部狠狠地砸了几下。见钟某倒在血泊里,沈某等人这才知道闯了大祸,慌忙逃离现场。
“不该喝那么多酒!”自首后,沈某后悔不已,称对不起钟某和他的家人。
其实,这起凶杀案原本完全可以避免,沈某不该为了所谓的“面子”跟钟某发生冲突。
与人相处,一定要给对方“面子”。因为,如果伤了对方面子,自己将会遭受最猛烈的回击。一位外国学者说:“为了保持体面,在中国人中产生出外国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来的‘面子’经。‘好面子’是一种抬高体面;‘失面子’是一种失去体面,失去体面就等于精神上的死亡;不要面子就是不去构筑体面。不论怎样温顺、善良、病弱的中国人,为了‘面子’都可以同任何强者搏斗”。
“面子”也是不能被撕破的。撕破“面子”,就意味着抛弃了一切做人的尊严。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:“这个家伙,真是撕破了脸皮,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”意思是说,一些人已经连做人的起码要求都不要了,做什么事情都是不会感到惭愧的。所以,骂人最解恨的要数骂“不要脸”,被骂的也最怕被别人骂“不要脸”。
可见,人不能不要“面子”,否则在社会中他就难以生存。然而,人也不能将“面子”作为一个“包袱”来背着,这样的生活过于沉重、压抑甚至痛苦。“死要面子活受罪”,说的就是一些人为了“爱面子”可以忍受任何痛苦,即使受罪也无所顾忌。
在电视连续剧《难舍真情》中